低空企业商业运营合格证的必要条件是什么?
2024年,政策扶植之下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如火如荼。各种无人机的商业场景演示、部分政策扶植下正式投入运营的示范项目、载人机的展示飞行,EVTOL的各项利好无一不在预示着低空经济的一片大好形势!然而在这热火朝天的行业发展中,安徽省政府发布的一则征求稿却显得独树一帜,因为从这篇征求稿里可以看到几个重要的讯号。这对低空经济的发展走向可谓是给出了指导意见。
第一,庞大的市场必然需要实际应用场景的承载,才能让空中楼阁踏实落地。
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场景及运营模式成为当务之急。当前的低空经济产业,由于受到硬件性能制约和监管政策的限制,想要达到随心所欲地飞行还为时尚早!基于理想状态下的商业运营场景迟迟不能落地,而应用于社会公共事业的低空飞行却蓬勃发展。对于低空经济的商业运营,整个行业呈现出“叫好不叫座”的局面!
人人都看好低空经济,但是真正做到“有利可图”的企业却屈指可数。有利可图但不具备可复制性并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商业运营模式!当硬件性能的制约解除和监管政策的明确后,低空经济才会真正进入腾飞阶段!
第二,有限的资源中,谁先占得先机,谁就能有更广阔的可持续发展机会。

当硬件条件能够满足发展需求,当监管政策配合市场运营,接下来要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资源的再分配。什么资源?空域资源!中国的所有空域属于国家,主要使用单位是中国空军和中国民航。现阶段低空经济使用的空域范围也在中国民航的监管之下实施。这部分资源要如何分配?如何使用?谁能使用?当这些问题在监管机构里有了明文规定后,如何满足监管条件,抢占先机就成了企业之间的竞争。
当前商业运营场景中,120米真高以下电子围栏范围内的空域为开放空域,主要为微型无人机的运营空间。商业运营的轻、小、中、大型无人机,默认高度在150米以上。基于当前飞行器的硬件性能限制,飞行高度不会超过300米,因此推测当前条件下的主要运营场景在150米至300米的高度范围内。
基于安全风险控制,监管机构会对无人机飞行设置飞行间隔的要求!以当前飞行器的性能支撑和运营场景(基本是覆盖单个城市区域面积为主的运营范围)为基础,整个城市的空域资源极其有限。这有限的资源谁来用?谁有资格用将成为新一轮的竞争。
谁先抢占到资源,谁就能更早的站稳脚跟。大浪淘沙之下,只有站稳脚跟才能挺立潮头笑傲江湖!抢占资源的前提也是企业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,打铁还需自身硬!企业自身过硬,才更有竞争力!当企业能够顺应行业发展,符合监管的要求,获得相应的资质认可后又具备充足的资本,企业的市场化运营和可持续发必然前景广阔。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!低空经济虽然是空中的潜能行业,但依然不能忘却脚踏实地的理念!前途是光明的,道路是曲折的!行业发展一片明朗,然而企业是否能够坚守到最后成为赢家是未知的!行百里者半九十,致胜利者积跬步。作为企业更应该每一步都踏实稳固,作为低空经济企业,合法合规是第一步!那么,您是否取得了行业认可的资质?是否有商业运营的门槛通行证—《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》!
百佳小编拥有民航专业人才库,协助低空经济企业出具监管机构要求的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》《符合性声明》等众多文件,协助企业申办《运营合格证》,助力企业完善自身资质,全力挖掘低空经济新红利!
|